5月16日,著名国学专家、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院院长金海峰教授受邀做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六期“致知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主题为“儒家文化现代解读”的专题讲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宗影影出席活动,航天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明媚主持活动,活动吸引了二百余名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为何还要回溯两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当校园里回荡起学子们齐诵《大学》的声浪,当国学大师金海峰教授将“格物致知”与“成功学”相连,我们猛然发现:那些镌刻在竹简上的古老智慧,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更藏着破解现代困境的密钥。
从“四书五经”到“十三经”,儒家典籍构建了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论语》是孔子的“朋友圈语录”,《大学》堪称中国最早的“人生宣言”,《孝经》更直指“德之本”——金海峰教授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经典:《大学》三纲领如同人生GPS,指引从修身到治国的进阶之路;八条目暗藏成功学密码,“止、定、静、安、虑、得”六字诀,竟依然指点着现代人的心理状态。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铿锵誓言,“养浩然之气”的生命力量,儒家文化为当代青年提供了独特的精神养料;孔子十五志于学的精神,为当代青年在信息洪流中锚定人生方向树立典范;《孝经》不仅编织着家庭伦理的温情网络,更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心,延伸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情感基石;这三重修炼勾勒出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图谱。
当金海峰教授将“执其两端用其中”比作古代版“科学发展观”,全场会心一笑。这种强调“动态平衡”的智慧,恰是解决当代矛盾的良方: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支点,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设桥梁,也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保持定力。正如《三国》演绎忠义智勇,《红楼梦》书写治家哲学,四大名著以儒家精神为魂,为浮躁世界提供着文化镇定剂。
当《论语》变身“孔子微信群”,传统文化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焕发生机:当孙悟空化身表情包传递积极心态,典籍经典正以破次元壁的姿态从线装书跃入数字世界;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天下大同”的理想在联合国讲坛上交相辉映,我们蓦然发现——刻着甲骨文的文明芯片,正在为5G时代的全球治理注入东方智慧,让《论语》的微言大义在构建新文明形态的进程中焕发新生。
站在哈工大这座孕育“国之重器”的殿堂,我们更能读懂儒家文化的深意:它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心法,更是科技时代的人文锚点。正如金海峰教授所言:“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
金海峰教授的讲座金句频出、掌声不断。他旁征博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启发深刻,极大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的文化内涵。
研究生院“致知讲坛”秉持“格物致知,笃行致远”的理念,是研究生院精心打造的研究生品牌学术交流活动之一,面向全校开放普适性讲座,旨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讲坛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学术前沿,拓宽认知视野、激发创新精神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致知讲坛”的精彩内容!
金海峰教授作讲座
讲座现场
现场互动交流